2022年6月3日,深圳技术大学与德国海尔布隆应用技术大学联合开设“在跨文化环境中工作”主题研讨课,两校各有6名学生参加研讨课,内容包括跨文化合作案例讲解、经验分享、情景演练、商务谈判等。
该课程由深技大国际合作与学生工作部组织,我校合作伙伴院校——德国海尔布隆应用技术大学Heinz Frank 教授联络推进,邀请Jürgen Lieser博士主讲,Lieser博士现任星德科(Syntegon)技术公司(原博世包装技术)首席顾问,曾在德国博世公司工作20年,并有7年在华工作经历。
Lieser博士首先对跨文化交际中一些基本术语和理论进行讲解,然后通过情景案例的形式让学生深刻感受“在跨文化环境中工作”的场景,最后带领学生们在模拟真实的商业环境中还原谈判场景。研讨课全程持续四个半小时,课程内容充实丰富,中德学生互动氛围热烈。
为贯彻学校国际化、高水平、示范性的发展建设理念,充分落实借鉴和引进德国、瑞士等发达国家一流技术大学先进办学经验的模式,国际合作与学生工作部积极探索国际合作新方式,依托信息平台与海外高校推进合作。部门主任曾思予表示,本次课程是一次线上国际课程的全新尝试,不同于传统的讲座模式,本次课程聚焦学生间跨文化的沟通与互动,让学生更大程度通过线上体验国际交流。未来,深技大将不断探索新时期下的教育国际化新路径,开展更多形式、更多种类的国际课程,让更多学生参与国际交流,体验跨文化交流的乐趣。
来听听同学们的感想吧:
何欣洋:非常感谢学校给我们提供这样一个国际交流的机会,这场持续四个半小时的线上workshop对我来说非常有趣也非常具有挑战性。使用miro白板进行互动也很有意思,通过洋葱模型我了解到中国德国和比利时三个国家在象征物、英雄人物性格、礼仪以及价值观上的共通与差异。德国人说话相较中国人更为直接,我们也尝试用委婉的语气“改写”一些直接的表达。最具挑战性的是商务谈判的角色扮演环节,在这场谈判中我深刻感受到中德文化差异。德国小伙伴们非常像一个专业团队,非常严谨且直奔主题——签合同,而她,他们对我们发出的共进晚餐的邀请却不太感兴趣。这场国际课程让我对中德文化差异,以及在跨文化环境中工作需要考虑的因素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更棒的是有幸见到了可爱的德国朋友们!希望学校以后能开设更多相关的国际课程!
陈咏榆:正值端午,我很荣幸有机会参加本次以“Working in an intercultural environment”为主题的国际课程。在融洽的课堂氛围中与国内外的老师同学一起讨论,我受益匪浅。课上我们首先进行了自我介绍。参与课程的老师同学们来自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学校,有着不一样的学习或工作经历,令这节课更加丰厚和多元。我们对比了中国、德国和比利时不同的文化代表、杰出人士、文化礼节和价值观,了解彼此的文化环境。接着在案例分析和角色扮演的环节上,我们探讨了许多不同的工作方式和思维模式。我发现即使大家的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有不一样的工作重心,我们的完成事情的出发点和目标是一致的。德国模式下的工作方式更注重高效和信息的直接传达,这是我们可以学习并注重的地方。在跨文化的合作下,了解彼此的文化非常重要,这可以让我们避免误解、做事更高效、相处更愉快,从而碰撞出灿烂的火花。
曾智豪:很高兴能够参加这次与德国海尔布隆应用技术大学的跨文化交流活动,这次的活动让我了解了很多关于德国与西方与中国不同的思想、文化和习惯等内容。在课程的开始,海尔布隆应用技术大学的教授Lieser给中德双方学生都介绍了相应的情况和文化背景。因为有在中国的工作经历,所以他在中德之间的跨文化交流颇有自己的见解。在课程中,还有额外参与的比利时同学,我们三国的同学对自己国家的文化背景进行介绍,并且针对自己国家的历史传统、名人、习惯进行了头脑风暴,并对为人处世和待人态度进行讨论,比对了东西方人际交往的不同之处。在这次跨文化活动中,我受益匪浅,了解西方人民的生活与习惯,有利于我们以后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民交流。
马远昊:这门课程从德国与中国的文化差异出发,让我们能够体会到中德两国的文化差异带来的工作习惯上面的不同。在跨文化环境中,理解双方的文化差异是顺利开展工作的前提。比如,在德国文化中,我们解决问题应该直来直往,不需要顾及他人的感受,解决问题是第一位的;在中国文化环境中,解决问题更需要沟通技巧,要充分照顾对方的面子,过于直白的表达可能会使双方的关系僵化,不利于解决问题。这堂课也让我见识到不同国家的网上教学方式,这堂课更加注重学生的互动和参与感。学生们一同参与回答问题,集思广益,不仅自己能进行充分思考,还能了解别人的思考方式,拓宽了个人的思路,活跃了思维,对于我们提升思考能力很有帮助。
曾镕翔:本次课程让我感受很深,这是我第一次上外籍教师讲授的课程,让我打开了国际化视野。我们有机会和来自不同国家的朋友交流、探讨,通过不同思想的碰撞,获得新的启迪。在这个过程中,学会倾听、理解、鉴别、吸收很重要,这样才能提升跨文化交际能力,做传递友谊、文化和思想的桥梁。虽然我的英语水平有限,但我还是积极主动进行交流,锻炼了自己的自信心和口语能力。通过交流,我意识到虽然我与外国同学们的国籍不同、所用语言不同,但我们一样能感觉到彼此的热情。
周凌宇:在本次与德国、比利时学生共同参与的跨文化课程中,我感受到世界不同地区的文化差异,不同国家对待同一件事多元的看法。整个课堂的氛围非常轻松。主讲教授将不同国家的学生分为一组,并运用微软团队协同软件,给予同一个话题,让大家实时共同编辑。在编辑过程中,通过不同国家学生所采用的便利贴的颜色与大小可以看出其他同学的思路和严谨的思考。我印象较深刻的环节是模拟谈判。德国同学一开场便简明扼要,谈话始终以合同为中心,进行详细的数据收集以及订单规模预测;中国同学的开场非常友好,中方谈判以建立良好且持久的合作关系为主要目的,对于一次的合同采购的兴趣较低,更愿意追求长期合作。总体而言,这类跨文化课程非常有用,可以让我们了解其他国家同龄人之间的共同点与差异点。在之后的课程中,如果能将跨文化的内容再进行细化,例如对于设计或对于智能制造等主题充分交流,就能同时收获专业领域知识。
材料提供:国际合作与学生工作部 吕芊岫
审改编辑:国际合作与学生工作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