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践行"百千万工程"战略 谱写科教兴国新篇
自2024年2月起,深圳技术大学深入贯彻落实广东省"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战略部署,积极开展"AI机器人进校园"系列科普活动。中德智能制造学院副教授张坛、深圳技术大学驻连平"双百行动"服务队队长黄子嵩带领中德智能制造学院扶光机器人团队跨越300余公里,先后深入连平县第二小学、元善中学、附城中学、广东实验中学深圳学校及河源市德爱学校等5所院校,累计开展人工智能科普活动5场,惠及学生逾5000人次,以科技力量打通教育帮扶"最后一公里"。
三维教育体系构建智慧课堂新生态
系列活动突破传统科普模式,构建起"原理认知-场景应用-创新实践"三维教育体系。团队运用自主研发的智慧教育机器人,生动演绎智能机器人如何与校园生活协同创新,学生们的创新提案也为科研团队带来启发。
团队通过抓取机器人场景化操作演示、自主导航算法场景应用等,将智慧教育机器人在教学生态中的应用价值具象呈现。来自乡镇的学子们更将科技创新视角延伸至田间地头,依托地域特色,学生提出了"桃园智能分拣系统""生态监测无人机"等十余项创新方案。这些扎根乡土的科技构想,既体现了青少年对人工智能技术的深刻理解,也为智慧农业提供了新颖思路,展现出技术赋能产业振兴的广阔前景。团队成员还为学生解读人工智能发展趋势,介绍机器学习工程师、数据科学家等新兴职业,为孩子们点燃了理想的火种。
在实践教学环节中,扶光机器人项目团队热情邀请对科技充满兴趣的同学们进行分组体验,在团队成员的专业指导下,参与者们亲手操控了这些融合了AI技术的机器人设备,亲身感受科技带来的无限魅力。通过这样直接而生动的方式,不仅激发了同学们对人工智能和机器人技术的兴趣与热情,同时也促进了他们对现代科技应用及创新思维的理解与探索。这种亲身体验的机会,为所有参与者提供了一个宝贵的学习平台,让他们在实践中学习,在探索中成长。
据了解,深技大扶光机器人团队将持续深化"科技+教育"帮扶模式,以青年智慧赋能乡村发展,为教育公平与乡村振兴注入持久动力。目前团队已收到东莞、河源等地多所学校邀请,2025年,“AI机器人进校园”系列活动预计将覆盖学生20000人次。此外,团队还计划联合校内外其他机器人团队及合作企业开展无人机编程、智能农机设计等特色课程,筹建"粤北青少年AI创新实验室",为乡村教育高质量发展注入持久动能,以实际行动书写新时代科技报国的青春答卷。
供稿|党委办公室 扶光机器人工作室 未来技术学院
文字|张瑾瑜 黄启焌
编辑|党委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