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月25日下午,深圳技术大学“文化润心大讲堂”第一讲开讲,邀请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图书馆馆长、复旦大学文科特聘资深教授葛剑雄,开展“信息与人类文明”的主题讲座。深圳技术大学党委书记陈秋明出席活动并致辞,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张岩鸿主持活动,各基层党组织负责人、马克思主义学院(人文社科学院)全体教师、各学院辅导员、感兴趣的师生等近300人聆听讲座。
深圳技术大学“文化润心大讲堂”是学校高水平、高标准打造的教育平台,以讲演报告为主要形式,邀请国内外一流专家学者,为师生提供高水准的文化知识盛宴,拓宽师生视野,提升人文素养,厚重学校文化底蕴,为学校的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人工智能技术引领着第四次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但“科技创新”真的万能吗?我们该如何看待、如何发展人文社会科学?人文社会科学未来会消失吗?陈秋明的答案是否定的。“因为人文社会科学关系到人类发展的正确方向,关系到科技发展能否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行,关系到科技发展的活动能否最终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陈秋明表示,学校开设“文化润心大讲堂”的目的,是要拓宽青年学子的文化视野,提升人文素养,筑牢人文根基,教育大家守住人性的温度,“向上发展、向善而行、坚毅向前”。
读历史的人,没人不知道葛剑雄。作为中国培养的首批两名文科博士之一,他师从历史地理学大师谭其骧先生,长期致力于历史地理、中国史、人口史、移民史、文化史、环境史等方面研究,著有《中国人口史》、《中国人口发展史》、《中国移民史》、《西汉人口地理》、《统一与分裂:中国历史的启示》、《历史学是什么》、《黄河与中华文明》、《四极日记》、《往思录》、《中国历史四十讲》等数十种以及相关论文百余篇。
葛剑雄教授
他是“破圈”的文化传播者:在《百家讲坛》讲述地域文化,两度登上《开讲啦》与青年对话,微博百万粉丝称他为“宝藏教授”。从南极科考站到北极点,从西藏阿里到非洲之巅,他用双脚丈量历史舞台。
如今,全世界有很多人都想跟着葛剑雄学习历史地理,仅仅是葛剑雄在网络上零零散散的演讲内容,就吸引了大量听众。在深技大“文化润心大讲堂”上,葛剑雄以博古通今、融贯中西的视角,带领大家从“信息”的词源角度出发,系统梳理了古今中外不同文明与信息处理之间的辩证关系。
在讲座中,他详细论证了任何人类文明的形成和发展都离不开信息,人类获得信息的能力是文明进程的关键因素,指明了信息化时代特别是人工智能时代带给人类的挑战,廓清了大家应对人工智能思维的迷雾。
2023级光源与照明专业学生颜心怡在这堂课上打开了新的视野:“葛老师的观点让我重新审视了自己与生俱来的探索欲。我从未如此深刻地意识到信息贯穿于人类进化与文明发展的每一个脉络之中。”
葛剑雄在课堂上分享的,要么是他读万卷书“所思”,要么是他行万里路“所见”,为深技大学子带来了众多“通透”的解释。
“常常有人问我,怎么才能读好书?我只有一条忠告,建立批判性思维,学会有选择地接收信息。”葛剑雄表示,互联网时代,信息的获取和传递变得更加便捷,当代人已经很难共情古人对于信息的情感。因此大学生更应重视基础素质和能力的培养,过早地使用人工智能、过度地接受信息导致学习过程的减少,有可能限制智力、潜力和创造力。“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一定的信息缺失是必要的。”
在学术领域有巨大成就的同时,葛剑雄也保持着对社会的关切,对教育、对年轻人的关注,作为政协委员曾多次在会议上提出相关提案,并担任游戏《王者荣耀》的学术顾问。
面对现场同学提出的“如何看待游戏、影视作品等对历史进行新编、演绎的现象”等问题,葛剑雄坦率地说:“大学生可以玩游戏,但不要在游戏中学习历史、学习知识。要玩好,也要学好!”他鼓励大学生认真钻研自己感兴趣的领域,掌握知识中晦涩的部分,去探索、去创造。
他的鼓励让2024级物联网工程专业的郑可欣同学受到了启发。“在这个时代,信息如潮水般涌来,我们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享受着信息爆炸带来的红利,更应该善用信息,大胆创新,学会传承,推动人类文明走向更高的层次。”
文字 | 戴佳妍 雯玉
编辑 | 党委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