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大焦点

HIGHLIGHTS

问需问计于企|深技大开展“十五五”规划产业“深调研”

时间: 2025/05/16 信息来源: 发展规划部 浏览量:

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给经济社会带来巨大变革,教育需回答时代之问。4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主持召开部分省区市“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座谈会时强调,“十五五”时期,必须把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摆在更加突出的战略位置,在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前沿技术上抓紧攻关;要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发展。谋划“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要在全国大局中精准定位,要加强规划衔接;要深入调查研究,在确定发展思路和战略举措时注重体现自身特色、发挥比较优势。

深圳技术大学以编制“十五五”规划为牵引,以产业需求为导向,以人才培养为中心,以科技创新为驱动,持续深化“深调研、真落实”机制,自2024年11月起启动“产教对接深调研计划”。校领导带队调研华为、比亚迪、中芯国际、荣耀等行业龙头企业,各学院组建专项调研组,走访智能制造、机器人、人工智能、新能源汽车、无人驾驶技术、生物医药、半导体技术等领域企业,通过座谈交流、实地考察、案例剖析等形式,精准把握产业技术攻关方向与人才能力需求,为优化专业布局、重构课程体系、深化校企协同育人提供科学依据。截至2025年4月末,14个招生学院共计调研424家企业,参与调研843人次。

深圳技术大学官微将推出“深调研”系列报道,逐一介绍各学院“走进企业、对话产线”的沉浸式调研成果。

深调研:

锚定产业需求,校企协同创新

前不久,深圳技术大学党委书记陈秋明率队前往深圳荣耀智能机器有限公司参观调研,与荣耀供应链副总裁、荣耀智能机器董事彭风雷围绕人工智能、智能制造和锂电池等前沿领域校企联合攻关,人才培养合作等主题开展座谈。陈秋明表示,问计于企,目的就是将产业调研作为“十五五”规划编制的核心环节,精准摸清产业对人才的需求,制定知识、能力、素质图谱,完善人才培养方案;精准摸清企业的技术难点,为教师科研创新找到靶点。

学校通过产业调研,梳理产业技术图谱,凝练技术方向,开展有组织科研攻关,实现跨代技术引领。在现有科研合作基础上,围绕前沿领域,构建“基础研究-技术转化-产业化应用”的全链条创新体系,探索灵活机制,通过与企业联合申报各类前沿项目,共同攻克技术难题。

健康与环境工程学院在1个月内对接、走访了8家标杆企业,与企业探讨设立“医疗器械创新班”“AI+生物医药”等方向订单班或联合培养硕士/博士项目,由企业提供奖学金和实习名额,定向培养企业急需人才。新材料与新能源学院实地走访氢新科技(深圳)有限公司,双方就共建新能源联合实验室,氢能存储、燃料电池技术研发等工作达成初步合作意向。集成电路与光电芯片学院走访珠海光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就校企联合开展光耦合、高速高密封装和可靠性等领域研究达成初步合作意向。

显成效:

校准育人航向,助力学生就业

在产业技术图谱基础上,学校进一步构建知识图谱、能力图谱、素质图谱体系。深圳技术大学党委委员、副校长明仲表示,开展产业调研,有助于推动人才培养从“知识为主”转向“能力素质为先”。根据各学院调研情况,企业对人才能力需求呈现出显著的复合型特征,特别是在数智化转型与产业升级加速的“十五五”时期,跨学科融合能力、技术创新应用能力与行业实践能力的协同发展要求尤为突出。

当前,众多企业要求入职人员掌握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前沿技术与具体产业场景结合应用的“AI+行业”实操能力。如网络安全企业要求开发工程师兼具数据隐私保护与系统架构设计能力;深圳地铁数字化转型需要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领域人才,支撑智慧运维、智能调度、设备健康管理等场景。

国际视野及跨文化交流能力也是企业所看重的。外国语学院赴锦天城律所调研得出,涉外律所需求“法律+英语”双背景人才,要熟悉行业国际规范(如ISO认证)并具备外语商务沟通能力,以参与跨境合同谈判。大数据与互联网学院调研企业了解到,当前对于既能深入技术研发,又能理解市场需求的人才需求较高。

针对以上需求,学校考虑以“微专业”及专业培养方案调整的形式,开设相关课程,以培养学生应对就业市场多变形势所需的能力;并计划通过增加集训课程的形式,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掌握程度,在学生实习前先培养其所需的基本技术能力。

向未来:

规划引领发展,共筑强国之基

以调研破题,以实干作答。目前,学校已建立“1+8+17+N”的“十五五”规划体系,计划完成1项学校总体规划、8项规划专题、17项学院规划和N项重点工程,现已完成阶段性调研报告。下一步,学校将进一步推动调研成果转化为“十五五”规划的具体目标与行动方案,力争在学科建设、创新型卓越工程师培养、科学研究与社会服务等领域形成“深技大范式”,为教育强国建设贡献智慧与力量。

内容来源|发展规划部

编辑|党委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