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技术大学于2018年11月经教育部批准正式设立,是深圳市政府创办的第三所本科高校,也是广东省和深圳市高起点、高标准建设的应用型本科高校。学校借鉴德国、瑞士等国家先进办学模式和成功经验,坚持“应用为本、创新驱动、开放融合、智能引领”的办学理念,着力打造世界一流应用技术大学。学校先后入选省硕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省新一轮“冲补强”特色高校提升计划、深圳市“高水平大学”建设计划。省内物理类录取线连续居广东本土高校前10位。毕业生去向落实率保持在90%以上,部分毕业生被华为、腾讯、比亚迪、三星等国内外龙头企业录用,部分毕业生被清华大学、耶鲁大学等国内外知名院校录取深造。
学校位于深圳市坪山区,占地891亩,总建筑面积105万平方米。目前设有17个学院、40个专业,在校本科学生14500多人、硕博研究生1100多人。现有专任教师870余人,其中教授116人、副教授235人,市级以上高层次人才400余人,15人入选全球2%顶尖科学家榜单;专任教师中博士占比83%,有海外学习或研究工作经历的教师占比56%,有企业研发经验的教师占比40%。
学校坚决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致力于培养本科及以上层次具有家国情怀、国际视野、扎实学识、卓越能力的高素质创新型工程师等应用型人才。学校聚焦产业,以工学为主,同步发展理学、经济学、管理学、艺术学、医学、文学等学科,大力推动AI+学科交叉融合。光学工程、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物联网工程入选广东省重点学科建设名单。材料科学、工程学进入ESI世界前1%行列,刷新深圳高校ESI最快入榜记录。
学校注重产教协同育人,嵌入式对接深圳“20+8”产业集群,与258家行业龙头企业开展深度合作,建有深圳市半导体先进制造学院、顺丰丰学产业学院、比亚迪未来出行学院等5个产业学院,设有广东首个华为鲲鹏菁英班、腾讯安全英才班、百度人工智能菁英班、比亚迪汽车工业设计菁英班、龙芯中科英才班等特色班15个。注重实践育人,设有赛车工作室、机器人工作室、无人机工作室等实践平台,学生参加“挑战杯”“国创大赛”等学科竞赛获省级以上奖项2654项、国际与国家级奖项1288项。注重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创新推出X-Talent Program硕士培养项目,开辟多元化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成长通道。
学校构建服务产业发展的科技创新体系,推动“产业+学科”深度融合。建有化合物半导体器件及芯片广东省工程研究中心、广东省高功率超快激光及X射线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东省感传算用一体化物联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深圳市超金刚石与功能晶体应用技术重点实验室等省市级科研平台18个,校企共建联合实验室49个。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等一批国家、省市级项目,纵向经费近10亿元;承担华为、比亚迪等258家企事业单位横向科研项目672项,为企业解决一系列技术难题。在激光与增材制造、新能源技术及智能网联汽车技术、新材料等领域取得一系列重要成果,获广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等省市级科研奖32项。
学校实施国际化先导战略,推进开放办学,与110所境外高校、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大力开展教师互访、学生互派、科研合作等国际交流活动。成立“深圳技术大学-德国巴伐利亚州应用技术大学合作联盟”,共建7个国际联合实验室。与瑞士8所高校合作创建中瑞创新中心(深圳), 成功获批首批教育部-瑞士GF智能制造创新实践基地建设单位,打通本硕联合培养国际通道。每年邀请国外高校师生参加学校国际周活动,每年选派多批次学生前往国外高校交流学习和联合培养。
新时代新征程,学校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聚势赋能,唯实求精,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奋力建成世界一流应用技术大学,为深圳及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做出更多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