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可穿戴设备不断朝着微型化、集成化和智能化前进,柔性传感器在人体运动和健康检测、电子皮肤和人机交互等方面的巨大应用潜力,为未来柔性可穿戴设备注入了蓬勃动力。导电水凝胶是一种非常有商业化前景的新型柔性传感材料,基于导电水凝胶的柔性传感器具有良好的可调节性(组分、力学性能、黏附性能等)、生物相容性及高灵敏度与高准确性等优点,但是其进一步商业化仍面临一些技术挑战,例如,其传感灵敏度与稳定性受限于力...
近日,科技部2022年度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新型显示与战略性电子材料”重点专项立项通过公示,我校阮双琛教授作为项目负责人牵头申报的“晶体薄片加工及新一代增益器件制备”项目获科技部立项资助。这是我校首次作为项目牵头单位获批的首个国家重大项目。晶体薄片加工及新一代增益器件制备中的“卡脖子”技术,是国家对高功率、高能量超短脉冲激光先进光源的紧迫需求。项目致力于实现若干前沿突破、开拓和发展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
近日,我校新材料与新能源学院研究团队发现一种新型“图灵斑图”,该工作为理解自然有序,生物形态结构,材料自组装等具有很高的价值。 该成果以“Turing patterns with high-resolution formed without chemical reaction in thin-film solution of organic semiconductors” 为题在《Nature Communication》上发表。新材料与新能源学院2019级硕士研究生项泽众为该文的第一作者,李顺朴教授为通讯作者。深圳技术大学为第一完成...
近年来,无机半导体纳米材料因其特殊的光、电、磁、声等性能,广泛应用于肿瘤成像、治疗及诊疗一体化,并在半导体纳米材料的制备、性能调控、表面修饰、多功能化及诊疗机理研究等多方面获得了较大的突破和发展。在半导体纳米材料针对肿瘤诊疗特殊的应用领域,如何调控纳米材料的性能,并赋予其特殊环境或条件下达到精准肿瘤治疗的目的,降低对正常组织的毒副作用,以及如何进行临床转化应用,仍然是当前研究的难点。 ...
近日,我校新材料与新能源学院助理教授吴丹课题组与合作单位,以“耦合光电建模揭示掺杂p-i-n钙钛矿光电二极管增强响应度的隐藏机理(Revealing the Hidden Mechanism of Enhanced Responsivity of Doped p-i-n Perovskite Photodiodes via Coupled Opto-Electronic Model)”为题在Molecules发表最新研究成果。Molecules是MPDI主办的国际领先前沿期刊,2021年影响因子4.927(化学大类JCR Q2,CiteScore Q1)。2020级本科生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