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0日,“技大讲坛”第六十九讲在深圳技术大学圆满举行。此次讲座的主题为“德国工业化中的技术突破”,由全国政协第十三届委员,国际科学史研究院院士,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研究员、原所长,南开大学科学技术史研究中心主任张伯春教授主讲,深圳技术大学德语系主任咸佩心主持本次讲座。张柏春教授从科学革命与工业革命的角度,分析了欧洲大陆尤其是德国的工业化历程。他列举纺织机的发明与改进、蒸汽机的改良、德国...
第二十五届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于昨日拉开帷幕,各行业领域的创新技术应用成果纷纷亮相。深圳技术大学一大批高精尖“黑科技”产品也悉数展出,充分展现了学校师生聚焦人工智能、新材料技术、智慧医疗健康、物联网、储能电池等产业重点领域,加强产学研合作,推动科技创新的累累硕果。11月16日,深圳技术大学校长阮双琛来到学校展位,逐一观摩学校参展项目成果,仔细询问项目研究现状、技术创新亮点及应用情况,他鼓励科...
11月15日,为期5天的第二十五届高交会正式开幕。本届高交会以“激发创新活力 提升发展质量”为主题,继续采用“一展两馆”联动办展模式,在深圳会展中心(福田展区)和深圳国际会展中心(宝安展区)两馆同时举行,展会主要包括综合类展、专业类展、会议论坛等,超过100个国家和地区的团组参加,展览规模达到50万平方米,为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届高交会。在深圳会展中心(福田展区)2号馆2G34展位,深圳技术大学聚焦人工智能、新...
钙钛矿硅叠层太阳能电池(PSTSCs)从2015年诞生以来,在不到十年间光电转换效率迅速提高至33.7%,且理论转换效率高达42.5%,被认为是唯一有希望低成本量产的效率超过30%的太阳能电池技术,也是当前太阳能电池学术界和产业界关注的焦点。尽管实验室研发效率已经超过30%,但叠层电池产业化仍然面临一系列挑战,其中两个主要挑战为宽带隙(WBG)钙钛矿和绒面硅衬底。两个挑战引发了包括相偏析、电压损失、钙钛矿应力应变、高复合率...
近日,深圳技术大学阮双琛教授和周沧涛教授团队在国际上首次提出基于超光速等离子体尾波场产生阿秒脉冲、亚周期相干光激波辐射的物理方案,并阐释了一种由电子集体作用主导的全新相干辐射产生机制。研究成果以“Coherent subcycle optical shock from a superluminal plasma wake”为题在国际物理学顶级期刊《Physical Review Letters》上发表。团队助理教授彭浩为论文第一作者,黄太武教授、周沧涛教授和阮双琛教授为论文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