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深圳技术大学青年教师在催化剂材料、燃料电池工程化、绿色制造等方面的科研工作取得重要突破,研究成果在国际重要期刊上发表。在单位点催化剂配位工程领域取得重要进展未来技术学院青年教师杨涛博士团队在新型材料及其高效催化功能开发方面取得重要突破,为下一代先进材料的产业化提供了新的技术路线。该团队通过配位工程策略,成功调控单金属中心的配位环境,优化了活性位点的几何和电子结构,从而提升了单位点催化剂...
深圳技术大学新材料与新能源学院2020级本科生张国平,在特聘教授李顺朴团队中张光烨副教授指导下,通过采用固体添加剂(SA)策略和碳氢绿色溶剂逐层制备方法,成功将全聚合物太阳能电池(all-PSCs)的光电转化效率提升至18%,近日,这一成果在国际著名期刊《Energy & Environmental Materials》(IF=15)上发表。全聚合物太阳能电池作为一种新型的太阳能技术,具有轻薄、可大规模印刷制备、力学性质优秀、室内光电转化效率高、...
近日,深圳技术大学健康与环境工程学院胡俊青教授与哈恩娜助理教授科研团队创新性地通过一步合成法设计制备了PtMnIr三元合金纳米酶,用于解决癌症纳米诊疗制剂功能单一、肿瘤易复发和远端转移等科学问题。该研究结果在国际顶级材料领域期刊《Advanced Materials》(影响因子:29.40;中科院1区)上以“Spark” PtMnIr Nanozymes for Electrodynamic-Boosted Multi-Enzymatic Tumor Immunotherapy”为题在线发表。深圳技术大学/...
2023年11月24日,“技大讲坛”第七十讲在深圳技术大学圆满举行。本次讲座由天津大学讲席教授王凤雨主讲,主题为“最优传输与概率距离”。大数据与互联网学院党总支书记叶建华教授主持讲座。 王凤雨教授介绍了Monge最优传输问题的研究背景,通过通俗易懂的事例解释最优传输问题的概率含义,从而引入Kantorovich的耦合方法和概率距离,探讨了最优传输和概率距离在数学、物理、经济金融、图像处理、机器学习等领域的应用。交流问答...
11月20日,“技大讲坛”第六十九讲在深圳技术大学圆满举行。此次讲座的主题为“德国工业化中的技术突破”,由全国政协第十三届委员,国际科学史研究院院士,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研究员、原所长,南开大学科学技术史研究中心主任张伯春教授主讲,深圳技术大学德语系主任咸佩心主持本次讲座。张柏春教授从科学革命与工业革命的角度,分析了欧洲大陆尤其是德国的工业化历程。他列举纺织机的发明与改进、蒸汽机的改良、德国...